赵崇昭心中郁郁,叫人找来蔡东、姚清泽等人,照着信上的法子在凉亭中架起火炉和铁架和他们一起烤。令他失望的是虽然蔡东等人都对他敬有加,但总归隔着一层,没法像谢则安那样和他亲近无间。 赵崇昭觉得很没意思,却还是招呼蔡东几人一块烤。看着那块在铁网上噗吱噗吱作响,赵崇昭仿佛也到了谢则安身边。 这么新鲜的主意肯定是谢则安出的,谢则安永远都有新想法。 赵崇昭给烤涂了几层,等烤之后送进嘴里咬了一口。明明烤得香极了,吃进嘴里却不是什么好滋味,别说甜了,他只觉得苦。 苦到了心里。 这是他当上皇帝的第一年,冬天到了,年关也近了,可他却不能去找妹妹和谢则安——因为他是一国之君,不能离开京城太久。 他也不能叫谢则安回来——因为妹妹身体不好,经不起一来一回的折腾。 什么时候他才能再见到他们? 明年? 后年? 赵崇昭停顿下来。 其他人也停下动作,纷纷看向赵崇昭。 赵崇昭说:“继续烤,别看着我。”他走到亭沿凭栏而眺,只见天际飘起了细细的雪。 ——三郎,你那边也下雪了吗? ——我连这样一句话,都不敢写给你。 第123章 重逢并不如赵崇昭想象般遥远。 年底入京考核的当口,凉州知州忽然病了。凉州出了田岭县这匹黑马,知州正高兴着呢,自己也对这次来得突然的大病捶顿足。可为了不耽误入京“叙职”,知州还是忍痛叫人把谢则安找来,殷殷地嘱咐谢则安代替他回京。 这“叙职”大有文章,考核得好,忽悠得好,京城那边拨下来的钱会多很多。钱多了,能做的事就多了,明年不愁拿不出好政绩。因而各州对这件事都非常重视。 这也是知州选谢则安的原因,谢则安与当今圣上是连襟,又是一起长大的,谢则安去京城还能让凉州吃亏吗?绝对稳赚不亏! 谢则安听到知州这话后却有些犹豫,他对知州说:“我得先与殿下商量一下。” 知州这才想起谢则安后头还有位公主。那位公主据说身体不太好,肯定经不起来回折腾。他大方地说:“没关系,你回去和殿下说一声吧。” 谢则安带知州的意思回到县衙,问晏宁公主自己要不要去。晏宁公主说:“入京考核事关重大,知州肯把这件事给你,你当然要回去。”她微微一笑,“我在这边没关系的,不是有外公他们在吗?过几天祖母也要过来,我在这里肯定不会有问题。” 谢则安说:“那也行。” 晏宁公主“嗯”地一声,面带忧:“哥哥一个人在京城,我也不太放心。这是他即位的第一年,若是这就要让哥哥尝到称孤道寡的滋味,那未免太难熬了。你回去一趟,哥哥会很高兴的。”她边说话边望着谢则安,似乎想从他脸上瞧出端倪。 谢则安没注意晏宁公主的神,闻言点了点头,未在多言。 入京考核并没有那么简单。谢则安和晏宁公主商量完,带着笔墨去了知州府上。他这大半年只顾着田岭县的事儿,对凉州的整体情况虽然也很关心,却免不了有很多盲区。 谢则安蹲在知州病榻旁问了知州和师爷不少问题。师爷在凉州做了十几年,本来对入京考核这件事还算有点心得,可等谢则安揪着许多问题逐个逐个发问,师爷头皮开始发麻。要是连谢则安这些问题都统统解决了,哪还用担心吏部和户部那边卡着啊? 师爷原本还觉得知州让谢则安顶上的决定太过草率,看到谢则安下这样的功夫,顿时服气了,坐下来和谢则安慢慢解决那堆问题。遇着悬而未决的,谢则安说:“不妨事,这个我可以跟其他人取取经。” 师爷怕谢则安年少气盛,不通人情,提醒道:“入京时谢县令你得带上严某啊,严某得去打点打点。” 谢则安说:“那是当然,还得严师爷你多提点。”“师爷”虽然不是正式职位,却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师爷与师爷之间少不了逐层逐层联系,很多暗里的关系都得他们去打点。 谢则安从来都不是死板的人,对这些“官场潜规则”没有半点抗拒。这些麻烦事有人替自己去心了,有什么不好? 严师爷越看谢则安越喜,当下和谢则安定下返京期。 谢则安并没有立刻回县衙,而是转道去拜访端王。端王府中传来阵阵琴声,十分动听,谢则安站在门口侧耳静听,没一会儿,琴声停了,门房恭敬地将自己了进去。 谢则安迈步入内,在仆从的带领下走到端王所在的赏景亭中。湖面已经结冰,几株残荷冻成了冰棱,看上去有种别样的美。 谢则安瞧见亭中摆着琴,夸道:“皇叔还真是琴棋书画样样通。” 端王说:“我听说三郎你却是琴棋书画样样不行啊。” 谢则安摸摸鼻头,清咳了两声。人的力是有限的,他学了文又学了武,已经很了不得了,再让他去锻炼这些只有陶冶情的装技能,他实在吃不消。 端王又说:“我看三郎你是谦虚才对,我听晏宁说过,你给她送过许多词,还送过一本曲谱。本来说好要抄一份给我的,大概是太忙了,把答应我的事给忘了吧。” 那是晏宁公主搬去田岭县前的事。 端王看到送回来的侍女就知道晏宁公主已经明白了一切。 这其实是他故意让晏宁公主看明白的,这个侄女从小与他亲近,长大了还对他毫不设防,他虽然从无恻隐之心,但也不想自己成为晏宁公主急病身亡的主因。不管如何,冰雪聪明的女娃儿总是惹人怜的。这也是他不让人对谢则安动手的原因,他侄女喜谢则安,那就多留着他几年,难道这小子还能在他眼皮底下翻了天不成? 端王含笑看着谢则安。 谢则安想起那是自己写给晏宁公主解闷的东西,他不懂音律,但谢小妹懂,他负责哼哼,谢小妹负责写谱,倒也能把一些曲子还原大半。那都是些传到后世的名曲,谢则安虽然对音乐没什么鉴赏能力,但也记过几手——拿来忽悠人用的。 晏宁公主一直对他给她写的东西不释手,她力不好,不能学琴,身边的寿禾等人却琴艺绝佳,经常给她弹来解闷。看来在搬走之前晏宁公主对端王的确非常信任,要不然也不会把自己最喜的东西拿出来和端王分享。 谢则安说:“那都是我偶然得来的,皇叔若是喜,我这就给你写出来。” 端王说:“你偶然得来的东西可真多,比之你阿爹都有过之无不及。”谢季禹少年时曾周游各地,见识极为广博,因而他拿出许多新东西都没人觉得惊讶。 谢则安大大方方地说:“因为我平时看得多、听得多,幸运之神才会特别眷顾我。” 端王派人取来笔墨,也不跟谢则安客气,说道:“那三郎你就给我写几首吧。” 谢则安说:“我记得的不多,您稍等。” 谢则安拿起笔写谱,端王在一边看。端王是好琴之人,知道的曲子本不少,虽然不曾试弹,却也能看出它的好坏。等谢则安写完一首,他已经坐不住了:“这首曲子叫什么?” 谢则安一笑,在最上方写下四个字:平沙落雁。 端王接过曲谱仔细品味,见谢则安停顿下来,他眼一横,说道:“继续写,我自己看就好。” 谢则安点头,再次落笔。 端王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将曲谱记于心,抚着琴弦试弹起来。他琴艺了得,起初还有点生涩,几个音过去后就变得顺畅起来,水般的琴音在亭中淌,雁群的分分聚聚仿佛一一来到眼前。 谢则安不由停笔。 一曲毕,端王说:“拿到新曲,本不该立刻在三郎你面前弹,可惜我忍不住啊。” 谢则安说:“皇叔弹得好极了,连我这样的大俗人都听得出了神。” 端王说:“第二首呢?写好了吗?” 谢则安说:“皇叔您稍等,还差两段。”他在纸上刷刷刷地写,很快把另一首也写完整了。 端王看着谢则安提上曲名:十面埋伏。 端王接到手中看了又看,望向谢则安的眼神都变了:“还有吗?” 谢则安说:“我实在不记得了,这两首还是抄过三遍才记下的。” 端王说:“那算了,回头我再找宁儿要。”他看着谢则安,“所以我说你是在谦虚,换了别人哪拿得出这样的好曲子?” 谢则安说:“皇叔你就不要埋汰我了,这都是我从别处听来的。” 端王说:“我把这首也给你弹一遍。” 谢则安说:“洗耳恭听。” 两人一弹一听,不觉过了响午。端王邀谢则安留下用饭,谢则安却推说晏宁公主还在县衙那边等着,没有答应。 谢则安走后,端王那个宽眉的幕僚过来了。见端王仔细收着那两份曲谱,他说道:“这家伙实在可恨。” 端王淡笑说:“此话怎讲?” 宽眉的人说:“这两首曲子都是前面昂,收尾凄凉,他肯定是故意的。” 端王说:“都是好曲,无妨。”他神带冷,“他肯定什么都查不出来,所以只敢借着曲子才敢表他那点想法,有什么好担心的。” 宽眉的人没再说话。 另一边,谢则安继续为入京考核的事忙碌。由他代知州回京本来名不正言不顺,但凉州这边地偏人少,反倒不讲究那么多,只要把他事情办好就可以了。经过五天的准备,谢则安与严师爷一行人动身回京。 比之来时,他们这次少了行李和女眷,步程快了不少。不到半个月,谢则安等人就抵达京城。 只是一个地方小官回京,底下的人也没特意去告诉赵崇昭。谢则安乐得清闲,先回家一趟找自家小妹和小弟玩儿。 赵崇昭那边听说凉州的人到了,却没想到是谢则安。等他忙完之后琢磨着见见凉州知州,也许能探听到谢则安的消息,于是差人去把人召进。 等去找人的内侍回来,赵崇昭发现对方面有点古怪。 赵崇昭问:“没见着人?” 内侍说:“对,他们师爷说他回府去了。” 赵崇昭说:“回府?凉州知州不是京城人吧?” 内侍说:“不,不是,他们师爷说凉州知州病了,所以回来的是小谢官人……” 赵崇昭像个头小孩一样跳了起来:“你说什么?” 内侍显然任何谢则安,见赵崇昭也面带喜,顿时也壮起胆子说:“是小谢官人回来啦!” 赵崇昭有点不敢置信,站起来绕着御书房走了两圈,最终还是抵不过心底的渴望,对旁边的张大德说:“走,小德子我们出去!” 赵崇昭出不了远门,出却是无妨的,何况谢府本来就在内城,出去一趟不费多少时间。他带着张大德步步生风地出了门,觉连地上的冰雪都可了不少。本来他该生气谢则安不立刻进见他,但想到马上就能见到谢则安了,他没再计较这点小事,大步往谢府那边走。 到了谢府大门,赵崇昭没让人去通报,直接进了府内,叫人把自己往谢则安那儿领。还没跨进院门,赵崇昭已经听到院内的声笑语,踱步到拱门前一看,谢则安正让谢家小弟跨坐在他脖子上玩儿,谢小妹在一边开开心心地笑着。 赵崇昭的心情也轻快起来,他喊道:“三郎。” 谢则安转过头,只见赵崇昭直地站在那儿,身上穿着厚披风,一路上沾了不少雪,赵崇昭却浑然不觉,可见他走得有多急。 谢则安把谢家小弟抱下地,起身朝赵崇昭微微一笑:“陛下。” 第124章 赵崇昭比分别时又长高了不少,比谢则安高了半个头。他见谢则安定定地站在原地,终究还是没忍住,快步上前将谢则安拥入怀中。他的拥抱和别人别无二致,都是重重一拥,然后放开,谁都瞧不出半点端倪。 两人一别大半年,本应有许多话要说,见了人反倒不知道怎么开口。但即使不说话,赵崇昭心里也是喜的,他牵着谢则安的手入内。 谢则安打发走弟弟妹妹,叫人温酒送上来,与赵崇昭聊起了凉州的趣闻。赵崇昭听得认真,不时也说起京城发生的事儿,慢慢地,曾经的亲密无间又回来了。赵崇昭说:“三郎,你什么时候回来帮我?” 谢则安说:“陛下身边能人无数,我还得再锻炼几年才敢回来。”jZfcB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