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喜极而泣 周忠提到曹屠城的恶劣影响,刘协不能不予以重视。 之前诸葛亮就提过一次。 现在曹不再是袁绍的别部,而是朝廷委任的兖州牧,驻守陈留、颍川。大军东出,曹理所当然的是前锋主力之一。 但屠城的质恶劣,影响很大,这次又是打着增援彭城的旗号,曹置身其中显得不合时宜,对朝廷的正义有明显的影响。万一再发生恶事件,势必会被袁绍加以利用,大造舆论。 朝廷以并凉为主力,本身就很容易引起山东百姓的反,他不得不谨慎一些。 “卿所言有理。”刘协先肯定了周忠的意见,随即又问了一句。“卿由关中来,对驻守关中的西凉诸将如何印象如何?依卿之见,谁堪当大将,率兵东出?” 周忠心中一喜。说了这么久,天子终于同意出兵山东了。 可是一听天子的问题,他又皱起了眉头。 说实话,他对关中诸将一个也不意。别的不说,仅是凉州这个籍贯就让人没什么好。谢广、夏育都是郭汜的旧部,韩遂也是曾经的叛逆,让他们统兵东出,于名理不顺。 周忠想了半晌,抬头问道:“陛下……何不自将?” 刘协心中暗笑,脸上却不动声,反而出一线无奈。“朕何尝不想自将。只是凉州初定,教化尚未成功,朕若离开,岂不是前功尽弃?” “教化可以托付给别人嘛。”周忠不紧不慢地说道:“纵使陛下重视凉州,不惮其劳,也可以托付老成之人,使其按陛下所定制度行事,不得轻易变动即可,何必亲历自为。” 周忠抬起了眼皮,抬起轻抚胡须,嘴角带笑。“莫不是陛下找不到信得过的人?” 刘协也笑了,着周忠的目光。“凉州民风彪悍,易动难安,不比山东。别的不说,韦端离任后,如今连一个合格的凉州刺史都找不到,朕如何能放心?” 周忠一时语。 他本想将刘协一军,示意刘协要信任大臣,不能大权独揽,应该将凉州给其他人,自己领兵东征。可是听了刘协这个问题,他倒不好回答了。 凉州刺史不好做。韦端是如何离任的,他略知一二。天子明明是不想设置凉州刺史,好让杨修放手施为,谁愿意担任凉州刺史? 他也没这勇气。 刚刚自免豫州牧,现在又遂自荐为凉州刺史,实在说不过去。 周忠眼皮眨了眨,又道:“敢问陛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合格的凉州刺史?” “说起来也简单,文能教化,武能镇边即可。”刘协竖起一手指。“归结底,不过一个仁字。” 周忠眉头轻挑,神凝重起来。作为儒家门徒,周忠自然重视仁,但仁这个字很常用,含义也很多。不仅儒家重仁,墨家、黄老都重仁,他不清楚天子所说的仁究竟是什么意思。 观天子所行,他对法家的推崇似乎更重于对儒家的推崇。 “敢问陛下,这仁……是夫子所言之仁吗?” “是,又不止是。” 周忠脸微变,稍作沉后,起身离席,郑重其事的躬身施礼。“臣愚钝,自以为夫子所言之仁无所不包,不知其余。敢请陛下详言。” 刘协打量了周忠片刻,眉头紧皱。 在战场上,周忠的战斗力不值一提。到了朝堂上,一提到圣人、夫子,他又血复活了。 “卿且安坐。”刘协摆摆手,神情稍冷。“朕无意与卿辩论。朕击败李傕、郭汜,再败鲜卑,也不是凭借圣人之言,而是将士用命,万众一心。” 周忠愕然,抬起头,看着刘协。 他没想到刘协会说得这么直白,一点掩饰也没有,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应答。 是严辞驳斥,还是抗言直言,又或者是好言相劝,循循相? “夫子还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刘协哼了一声,自嘲道:“推而论之,凉州虽有天子,不如无君之山东。既然如此,卿又何必多事,让山东无君之久一些又何妨。” 周忠额头沁出一层冷汗,随即又凝聚成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滚了下来。 他伏地再拜,头在地上叩得咚咚作响。“陛下,山东百姓闻陛下之大捷,无不翘首以盼,期陛下东征,解民于倒悬,何尝有无君之心?臣昧死,敢请陛下收回此言,免伤百姓思汉之心。” “是么?”刘协嘿嘿笑了两声。“朕大捷半年有余,何尝收到山东州郡一份贺表。”他抬起手,拍了拍案上的一堆奏疏。“倒是请诏弭兵,召袁绍入朝的奏疏一封接着一封,令人目不睱接。朕倒是想请卿猜一猜,都是什么样的人,会对袁绍如此维护?” 周忠不敢说话了,冷汗出了一层又一层,浸了衣衫。 他听出了天子的不,甚至听出了天子的杀意。 他意识到一个问题。眼前的天子虽然年少,却不是手无缚之力的幼主,而是手握十万并凉锐,能让吕布、韩遂之俯首称臣的雄主。真要惹恼了他,不顾一切的挥师东征,山东州郡必将来一场浩劫,大部分刺史、州牧、郡守都难逃一死。 从董卓政以来,真正把朝廷还当作朝廷的山东州郡可没几个。 “好了,起来吧。”刘协一声叹息。“卿也是做过豫州牧的人,应该知道垂拱而治这种事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你做不到,朕也做不到。经籍要读,前贤之言要听,但该做的事还得做,不是人手一部《秋》就能天下大治。”jzfcB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