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监只消行一招李代桃僵,把阿喃之所作所为,通通安到太孙头上,反正他等于是死了,谁来对质?” 一阵黯然沉默。 张易之恍然大笑,拍掌道,“高!实在是高!” 第137章 阎知微迟迟不到, 使团等在灵武,眼看一暖似一,再不走, 更赶不上风雪了。西出关无故人,等踏入突厥再联络太孙,便难如上青天。 武延秀心急如焚, 令小宝快马回太原打探消息,自己就在城楼坐等。 陈路遥才巡查了布防,经过瞧见, 走来拱手搭讪。 “郡王久在京畿,定然没见过黄河河口解冻的壮观景象罢?” 武延秀一愣,摇首承认。 “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小王确是没见过。” “嘿!那可好看的很呐!” 陈路遥兴致指他眺望河口方向。 “今年天暖, 估摸河口能比去岁早十来解冻,到时十里龙槽冰凌消融,瀑布落差足有五六丈高,黄河水携山河之势奔而下,轰隆隆如万马齐喑, 一泻千里,蒸腾起澎湃白烟,倘若再遇上晴彩虹, 两相辉映,更是壮观!” “是么?” 武延秀眯着眼往远,“这边陲之地,竟有如此风光?” 陈路遥重重嗨了声, 有心与他结。 “郡王是京里贵人,要以为咱们这儿只有沙子, 就大错特错!这个地方,别处瞧不见的稀罕可多!化开那一瞬自是惊天动地,之后河面上半冰半水,那些冰块,大的能有房子大,顺黄河九曲蜿蜒而下,一路浩浩,撞着岸边粉碎,河边人家,那几耳边如打雷,白天黑夜的放炮仗!” 武延秀以手搭棚,只见灰茫茫的河面犹如死水,自是不信。 “照您所说,解冻那一刻可遇不可求,错过就错过了,那譬如您在这灵武城里坐着,想去看时,难道提前十天半个月守在跟前么?不然指人盯守汇报,就算远远升烟传信,打马去时,也来不及呀!” “哪能使那笨主意?!” 陈路遥大笑。 探手在风里摆了摆,皱起眉头又手指,仿佛受气,俄而摇头。 “时候不到,恐怕要等明——” 瞧武延秀面不虞,嗤然轻笑,忙道。 “非是下官故玄虚,过了山,雨贵如油,待久了,人人能预知一二。” 武延秀想了一想,点头道是。 “突厥人马背上讨生活,别说河解冻,想来大风大雪亦能预测,这本事,小王也当学起来。” 说着,学他扬手在风里轻探,片刻收掌回来,却只握住几粒沙石。 “嘿,这手风中逐沙的功夫,郡王一!” 陈路遥闲扯半晌,以为有了与他开玩笑的资格,哈哈笑着赞他,却不想武延秀大大震动,猛地转身,面上已是颓然变。 陈路遥忙指一事退下,转脸令人送两瓮酒来。 “这雪恐怕来不了了。” 郭元振旁观半晌,终于开口。 酒瓮小巧,比拳头大不了多少,胚锃亮的陶土绑着红绳。 武延秀食指勾住红绳与他碰了碰,洒地仰脖灌下,咕噜噜便是半瓮,郭元振讲究,要了两只白瓷小杯,一杯杯倒出来慢饮。 武延秀脚下似有千斤,再迈不开步子,竟不愿接他话茬。 “与你说个笑话,控鹤府有个主簿,号称能预知天象,比灵台郎的卦还准,出京前,我便请他算了一算。” “——哦?宋之问?” 郭元振好奇地问,“他劝你关山此去,切勿回头么?” 武延秀笑而不答,只顾把玩他的酒杯。 狂风卷过灵武背后连绵的贺兰山,带来一股陌生又苍冷的腥气。 他口中哼的不知什么曲儿,凄凄切切,与景致很相配。 郭元振听半晌,发现武延秀竟把他那首酸诗编进教坊曲调,不指着他笑。 武延秀痛饮半晌,眼珠一转,从袖中掏出一卷薄纸递上。 郭元振展开瞧,先是愕然,继而捶桌大笑。 “这谄媚的东西!心思也算用到尽了,竟还未巴结到圣人跟前。” 宋之问在石淙失手,廷之中口耳相传,提起来便冷嘲热讽。 武延秀侧目瞟着郭元振手里画像。 用笔生涩糙,处处断点滞墨,仿佛木炭所画,但准的抓住了人物气韵,那是个语笑扬眉的热辣女子,头发辫凌,头上勒着抹额,双目炯炯有神,嘴微张,笑的肆意灿烂。 “此物从何而来,默啜请婚时送来的?怎这般简陋。” 郭元振笑够了,渐渐生出疑心,放下酒瓮,翻来覆去检阅,语调生寒。 “我竟从未见过。” 他是官主客司郎中。 照理说各四夷番邦的国书,一应当从主客司过,几位郎中合力翻译推敲,确认无误之后,才会送到御前。 武延秀嘿嘿笑两声,摇头反问,“朝中懂突厥语的人,多么?” 郭元振怔了怔,这话说来却长。 “西北诸州因驻军及边市贸易所需,皆有通译,但在京六部官员中,除开主客司上下职责所在,想来只有三五人通晓突厥语,概因突厥不同于吐蕃,早年曾极强盛,但盛极而衰,分裂成东西两部后便双双亡国,余部融入李唐,双方往来皆以汉语为主,国子监亦不复教授突厥语。” “高宗朝阿史那骨咄禄叛唐复国,屡次扰边,但圣人登基后,他弟弟阿史那默啜又再归降,便仍是以我为主。” “至于吐蕃,五十年来久为大患,主客司几位郎中、员外郎皆钻深研,那回我去野狐河会谈,他们随队而行,亦为就近观察学习。不过你三哥不简单,吐蕃语也成,突厥语也成,野狐河会,便曾主动请缨。” “跟他不相干。” 武延秀面微沉。 一袭素简白袍,长指勾着红陶罐上麻绳灌酒,却是越喝眼神越清明,态度越平和,与往偏狭张狂的模样大不相同。 “这幅画,照宋之问所说,是夹在突厥国书里送上石淙,却被府监扣住,重节后才呈给圣人。” ——重节? 郭元振骤然触动前情,头皮发紧,连灌两口冷酒惊。 “你是说,狄相死前?!” 两人原来坐在城楼东头梢间,南北两面长窗相对,他们坐等消息,敞开了窗子面南而坐,正对官道。 郭元振跳起来,窜到窗前往左右张望,确定两丈之内再无别人,先关窗,马上又推开,再把北面也全打开。 响晴的大天,西北天空尤其湛蓝。 长空辽阔,有鹰振翅翱翔,唳唳高声,可郭元振盯着他,牙都在打颤。 “你别瞪我!” 武延秀眉挑的,像是笑了一下,但收梢太快,又似自嘲。 “连我也是人家手中棋子,糊里糊涂,突厥早已请婚,但消息没进主客司,却耽搁在府监手上,你说,是为什么?” 郭元振看着画像,目光惊恐,“他敢截留国书?!” 武延秀道,“宋之问也懂突厥语,被府监召去翻译国书,这张画,原是掩住了不叫他瞧,可他偷偷瞥见一眼,出来便在值房捡了残香,凭记忆速写。” 郭元振听得怔怔的,有点佩服。 “一眼偷窥便能画出这样神采,也算他有真才实学了。” 武延秀低头轻笑了声。 “他又不似我生来姓武,没点本事,岂敢入局?” 郭元振自觉失言,歉声道,“老六,我不是那个意思。” 武延秀浑不在意地摆摆手,继续道。 “这一路我都在想,府监扣住国书,是在等什么?等狄相的死讯么?狄相在时,他不敢兴风作浪,等他死了,才敢挑唆圣人行和亲之法?” “不是他挑唆的。”郭元振轻声道。 武延秀眼尾微掠,仍旧面向窗外,但郑重提醒他。 “大哥,你身上挂着吐蕃、突厥两国干系,不该让我知道的事儿,可别提。” 郭元振闻言一凛。 郭家在神都被人一头,在太原,却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唯有五姓七家之王家可相提并论。武延秀在玩笑间拉他与裘虎等结义,他子疏朗,并不拒绝,但往常裘虎见了他,一口一个郭郎中,大哥云云,连武延秀也绝少提起。 武周与吐蕃、突厥三雄并立,边境上小战不断,谁也并不了谁,大家都存着且打且和的心思,因而外之事最最。 郭元振因野狐河一役天下扬名,以主客司五品郎中的身份,而凌驾于正三品的官尚书武三思之上,又夏官尚书空悬,才丁忧回来的夏官侍郎姚崇正忙于处置东北方向的契丹,尚顾不上这头。 所以朝文武,唯有郭元振真正参与西南、西北谋事,最清楚圣人对吐蕃、突厥的用兵规划,也因此,涉及突厥国书,旁人可以侃侃而谈,郭元振却当绝对避讳,以免机密。 他没想到武延秀外表张狂,真正涉及机密,于无人处尚自约束,半晌道。 “所谓国朝,不是明堂里供奉的先师圣祖,亦不是官寺里的弥勒观音,而是圣人治下万万人口,有百姓,有官宦,亦有世族宗室。你我生来高人一等,又都有几分本事,些些热望,想为这万里锦绣河山加彩儿……” 说到这里,两人对望了一眼,都有些慨。 “大哥,我的怀抱负自是远远不及你。” 武延秀不屑于顺势往自家脸上贴金,牵一笑。 “什么百姓人口,我不去荼毒,人家要荼毒,也不碍我什么,我也不在乎这江山姓武姓李,只是不想被人踩在脚下,当个囫囵个儿的玩意儿,想起来拨拨,腻烦了就搁在一边。” 顿一顿道,嘴角勾起来,笑的愈加凉薄。Jzfcb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