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张氏敛了笑容,正道,“曾公如今也是御前红人,想必常朝后在政事堂的奏对,也瞧出,官家龙体有恙。” 曾纬盯着茶盏,淡淡道:“愿听尚仪指教。” 哪朝哪代,天子的健康都是国家机密。里的女官和权臣的儿子,坐在一道议论天子的身体情况,就算不掉脑袋,也可以发配去边关挖煤了。 但是,曾纬明白,自己与这女子隐秘地相会,不就是为了来听这些吗? 替父亲来听。 曾纬能到,父亲对于留在身边的两个儿子的使用方法,大相径庭。大哥曾缇仕途无波无澜,朝堂上下看来都不过是个中规中矩的官二代,且眼瞅着过四十了,也没什么大的实职在身。外头瞧来,曾布对于长子曾缇的态度,和章惇、蔡京那种拼命让兄弟子侄去官家跟前脸的情形,不是一个路子。 父亲曾布这么做,是不让小官家赵煦起疑、也不给御史政敌们把柄。 而对曾纬这个幼子,曾布显然是寄予厚望的。 天资、年龄、尚未婚配的状态、与父亲的亲密,这些都是曾纬自信能成为父亲在仕途上真正的心腹的理由。 每次一想到这一点,曾纬就会将对于母亲风光其外、殇情其内的怜悯,以及对于虚伪冷酷的大家庭的厌恶,渐渐抛诸脑后。 他只需坚定地利用投胎的运气,知趣而尽力地往上攀升就可以。 有朝一,当他也穿上紫袍配上金鱼袋,坐在政事堂里为龙椅上的人出主意、甚至左右那人的国事决策,他曾纬便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权力能够带来自由,为所为的自由,曾纬深信不疑。 张尚仪玩味着曾纬的眼神。这种看起来赞许谈话对象的能力、实则为了更好地让她工具化的眼神,和他父亲是那么像。 然而有什么办法,她张玉妍,从十几岁起,就沉于这样的眼神了。 一个小小的孤女,臣服于、依赖于这样的眼神的主人,只是宿命而已。 她这辈子就这样了吧,反正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张尚仪闭上眼睛,似乎在稍稍清理思路与信息的表达方式。 “孟皇后,自打为官家生了小公主后,到如今两年多,官家从未宿在皇后寝。倒是刘婕妤那里,一旬要去三四趟,向太后通过官家的母婉转说了几次,官家置若罔闻。就在前几,我的人打听来,刘婕妤很有可能又有孕了。” 曾纬眉头一挑。 最后那个信息非常有用,要不是里有张尚仪,父亲这样的外臣,不可能那么早知道。 曾纬于是道:“父亲想知道,向太后和朱太妃的情形。” 张尚仪撇撇嘴,依然是冰冷的语气:“向太后喜孟皇后,朱太妃喜刘婕妤,官家的嫡母是向太后、生母是朱太妃。高太后还活着的时候,喜向氏而不是朱氏。官家还有个同母弟弟赵似,而今官家不但身体不好、还不听向太后的话,独宠刘婕妤,虽然还没到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可在向太后眼里,官家的身子骨儿,就是叫这人媚人的刘婕妤给耽误了的。” 曾纬一怔,莫名到一阵烦。 这烦,不是来自于张尚仪阐述的这一通麻似的天家血缘和亲疏关系。曾纬既然常领受父亲的灌输,早已稔当今天子赵煦和几位母后母妃、嫡妾氏的恩怨,听来并不费力,也不难从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去回禀给父亲。 他烦,是因为,张尚仪过于浅白直率地陈述小官家帐里、龙榻上的这些韵事,到底教他不可避免地联想到那些画面,进而仿佛从腹中升腾起一股又一股难以遏制的火焰。 原始的火。 官家赵煦,今年不过十八九岁,比自己还小上三四岁,已有了如此绵于女的丰富经验。他曾纬,虽也在秦楼楚馆中经过人事,只是和天子比,或者哪怕与京城同龄的贵胄子弟比,确实过得像个和尚。 第六十四章 曾纬暗会张尚仪(下) 张尚仪此时,倒仿佛已敬业地进入了顶级线人的角,未意识到曾纬的心绪变化。 她微微沉,分析道:“幸蒙天家恩沐,我如今在六尚局里,也还算个有品级的女官,能在里四处走动走动。” “孟皇后出身世家,子温婉,仪格方正,即使不像高太后那般有女中尧舜之风,做个贤后不成问题。” “刘婕妤本是个娥,面若天仙并非虚名,心如蛇蝎却还谈不上,依我看倒是个头脑不中用的,不然也不会如此嚣张跋扈、不知收敛。不过,这样的人,章惇才看得上嘛。” 曾纬一段段地听完了,终于抬起眼睛,眸子里淌着二分复杂的笑意。 他轻声道:“章相公素来自诩是一人物,其实量狭苛酷,格局不高,又沉不住气,看上刘婕妤做棋子,也不稀奇。哪像我父亲欣赏的人” 张尚仪“嗤”了一声,不屑去接情郎儿子这拙劣的恭维。 她只继续说事:“章惇以为,自己与刘婕妤、朱太妃同进退,便是顺了官家的心思、总有一能斗倒你父亲、独自受宠于官家。我倒与你父亲的看法一致,官家年轻轻便是这样一副身子骨,后乃至前朝的题眼,其实仍在向太后。朱太妃莫以为他还有个亲儿子赵似。赵似身体康健,又与官家是一母同胞,才更叫向太后忌讳。四郎,我反正是个孤女也没有九族可诛,今忤逆的话便由我来说一句,倘使官家真的过早来大限之,章相公和朱太妃,难道还能替代向太后立新帝不成?” 张尚仪说到这里,忽地分外舒心地笑起来。 “哎呀,民间都只道墙里头,是如何阆苑仙境,只有我这般左右是爬不上龙的深听差之人,才晓得仙障之后,处处污水横。” 曾纬掂量着她刻薄的语气,反倒放下心来。 无则刚。 而眼前这个女子,带着那么重的心魔,对刘婕妤这样由九五至尊的夫君光明正大地宠着的妃嫔,必定充怨气与妒忌,不大可能再反水到刘婕妤的支持者那边去了。 莫看她每次与自己见面,言语里总是透出对父亲的隐隐抱怨,以及对曾府不知道是多些、还是恨更多些的态度,她其实,一辈子也离不开父亲的使唤。 事实证明,她已经成为父亲与政敌章惇好好斗上一番的妙棋了。 父亲怎么那么牛呢! 仅此一点,刚愎自用的章惇,就不如父亲会用人。刘婕妤在明处,张尚仪可是在暗处的,明处的人用起来风险大,暗处的人,只要她不反水或者不暴,可以用很久。 张尚仪那句“你们曾家就收义女”曾纬现在想来,觉得还贴切的。 曾纬刚要开口再问细节,却见张尚仪兀地来提了茶壶,往曾纬用过的杯中斟了茶汤,拿过去自自然然地喝了两口。 曾纬一惊,警惕地盯着她。 张尚仪嘴角婉媚地一抿:“怎么了?四弟,你在襁褓中时,我还给你喂过米糊呢。你吃不下的那小半碗,你母亲不是也常教我去吃干净。如今我与你同饮一杯淡茶而已,你倒觉得别扭了?” 曾纬皱着眉,无言以对。 张尚仪丰润的红上留着漉漉的茶水痕迹,映入曾纬眼帘,刺得他刚刚下去的那股火,又窜了上来。 不知怎地,他想起姚的模样,想起她面对他,脸孔热得红扑扑的,笑地张口叫他“曾四叔” 儿的嘴,比张尚仪薄些,也不像张尚仪这般涂着丽的口脂。 但儿的嘴,更令他心智离。 因为,那副双,是稚拙可的,哪里如这张氏的嘴边,永远挂着一丝揶揄的削刻的嘲意。 张尚仪放下茶盏,生了几分酬壮志的口吻道:“大逆不道的话儿,我可不是只说来过过嘴瘾的。你回去与你父亲禀报,我呀,在里头相中一个帮手,一个将来或许能成个人物的小内侍,早些时里,就哄得遂宁郡王要收他去,今,成了。” 曾纬道:“内侍?可是今去王驸马府上临画的那个小黄门?” 张尚仪道:“就是他,叫梁师成。在翰林院书艺局总是被人欺负,有一次被我撞见了,替他出了回头。他要拜我做干娘,这福份,我领了。既然私下里成了母子,他有些体己话儿便说与我听。他说他亲娘送他入时,才告诉他,亲爹是谁。” “谁?” “是苏学士。四弟,你说有趣不?” 曾纬大惊,瞪起了眼睛。 张尚仪摆摆手:“咳,前朝也好,当朝也罢,这些人名士里头,外头莫名其妙冒出个一儿半女,哪里算个事?你父亲,和苏学士一样是嘉祐二年的同榜进士,不也风成么?” 曾纬语,完全不晓怎么接。 张尚仪却又恢复正:“目下,这个叫梁师成的小内侍,是不是苏学士的骨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跟上遂宁郡王了。而遂宁郡王,不管章惇那个多嘴多舌的老家伙怎么煽风点火、说他轻浮,向太后心里,仍然喜他。” 曾纬若有所思,心里头迅速盘了盘,对张尚仪道:“官家与赵似,都是朱太妃所生,遂宁郡王赵佶则不是。尚仪如今又有了自己人在郡王身边,父亲知道该如何办了。” 曾纬起身,向张尚仪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多谢尚仪。” 张氏秋水般的眼眸一亮,沙软着嗓子道:“四弟不要那么生分,尚仪尚仪的,连那小内侍梁师成,背了人时,也不这么叫。你以后,就叫我阿姊。” 曾纬只得立刻改口:“阿姊。” 张氏翻翻眼皮,又想起一桩事。 “对了,为了你那不争气的侄儿,你大哥大嫂给你家招来的亲风波,应是了结了。那,向太后喊我亲自给她送些南边进贡的纸墨去,正巧孟皇后的姐姐进,陪着孟皇后一道来给向太后请安。孟家姐姐谈起开封城瓦肆的新话本,果然就有胆子大的艺人,拿你家亲西军遗孀之举来说书的。向太后的脸便不大好看,提了几句章惇和章捷到官家跟前嚼曾府的舌头,又道是,曾枢相家,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既然已化仇为恩,收了那女孩儿作义女,朝堂也好,民间也好,就不该再编排此事。” 曾纬点头:“小弟明白了。” 张氏睨着他:“那女孩儿,就是今在驸马府里做席面的姚家娘子吧。长得确实不错,也还真是个人物,到哪儿都能惹出事来。你瞧今苏二郎急得嗳,他怎么叫她义妹,这辈份不能细想哪,细想起来,苏学士的二小子,不成了你侄儿了?” 曾纬打断她:“阿姊,姚娘子她,也是个可怜孩子,如今不过就是做做饭食小买卖,糊个口,阿姊莫拿她取笑了。” “哦,”张氏懒洋洋道,“那你既然算是她的叔叔,就多照应照应她。再不成,让她来你家这酒楼里,做个焌糟娘子,不也比在河边的脚店里头讨生活强些?” 不待曾纬回应,张氏又嘀咕道:“说起来,今与遂宁郡王道别时,我听这逍遥小王爷分派梁师成的头一桩事,就是待内侍省把梁师成调去遂宁郡王院里后,让那孩子再去姚娘子那里买些爪。有意思,遂宁郡王到底是怜香惜玉呢,还是真的嘴馋呢?” 曾纬觉得,自己的耐心已到了临界点。 “阿姊,过了酉正了。” 他说出口的话里,仍是温柔的语气。 张氏了然,也没兴趣再讨他嫌,站起身来幽幽地说了句:“我回了,烦你代我向你父亲和母亲问候安康。你母亲从前教我的填词本事,我最近在里头还真用上了,你替我,谢谢她。” 第六十五章 你要找的东西和我要找的东西 邵清这天,不但如往常起得一样早,吃早饭的速度,还比往常更快。 “先生,可要再半碗红豆薏仁粥?” 叶柔要来拿邵清的碗。 邵清却已站起身:“不必了,我去门口看看,桂花开了没有。” 叶柔知道他的心思,不由冷笑,继而又变成了喟叹,默默无言地收拾了碗筷。 邵清踱出院门。 浅幽幽的花香袭来。 果然凉风一起,桂花就绽放了。 又是一年秋意渐浓,一树桂花香十里。 一月前,姚头一次送弟弟来上学,看到门口这棵桂树,就连连称赞它高大壮硕、枝繁叶茂,待金秋开花时,定能香盈整条巷子。又说届时要带个罐子来,问邵先生讨些桂花,用糖腌渍了做糕饼吃。 邵清对此事上了心,几乎每都来看看这棵老桂树,何时碎金枝头。 不过今,他这么早出来,当然不只为了观花。 姚是个懂礼数的女子,他相信,与平时让弟弟搭了街坊的牛车过来不同,今,姚会自己送汝舟上学,顺便还书、向他致谢。 站在院外,邵清觉得,与她说话的时间,能久一些。jZfcB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