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默了片刻,再次问道:“她小时候是怎样的?” 刘向道:“王妃小时就不说话,刚来的时候,也是个玉雪女娃,年纪虽小,竟自己要和步卒一道练。起先没有人当真,只以为是她一时兴之所至。没想到她天不亮起身,天黑入营,如此,风雨无阻。微臣从未见过心如此坚忍之人,何况是个女娃。不瞒殿下说,当时王妃就在微臣所领的步卒营里,胳膊和腿经常都是摔打的青痕,微臣有时都觉于心不忍,她自己却毫不在意。后来微臣入了长安,未再和雁门往来,多年之后,微臣再听到王妃的消息,便是那一年她领人夺回了青木原。” 他说完,见摄政王又慢慢地回过头,目光落到脚前的那片湖水上,半晌,低低地道:“原来你和她,还有如此的故……” 他的话音消失了。 刘向看着他沉郁的背影,犹疑了良久,又道:“殿下,臣斗胆有句僭越之言,不知当不当讲。” “你说。”他的目光望着湖面。 “那殿下走后,臣送王妃。王妃是个大气之人。殿下若还有话,纵然两地相隔,也可修书于她。无论何事,王妃应当不会计较。何况,王妃当初应也是仰慕殿下嫁入王府的。” 束慎徽回头:“你何意?你怎知她仰慕我?” 刘向实是被负疚所困,盼望二人和好,自己方不至于成为罪人,方才抑制不住说了那样的一番话。此刻听到他追问这一句,方惊觉失言,心砰地一跳,慌忙后退了几步,低头道:“是微臣自己胡猜的。殿下龙章凤姿,王妃岂有不倾心之理?” 束慎徽慢慢转身,双手负于身后,盯着刘向看了半晌,道:“你是有和她有关的事?安敢瞒我!” 第65章 在刘向的眼里,摄政王份位高贵,也极有手段,但对待身边之人却一向宽厚,非拿捏架子的上位之人,更不用说去年秋护国寺的事了,自那以后,刘向对他,实是有着死心塌地的效忠之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方才见他深夜仍在湖畔驻足,似结郁气,又应他之问,讲了些早年和小女君有关的事,问答之间,竟隐有几分推心置腹之,这才叫他一时放松,口说出了那样的一句话。 此刻气氛已是骤然不同。 刘向心惊不已,随了他的话音落下,反应过来,当即下跪。 去年秋兰太后寿的那天,莫说护国寺里后来发生了他本就没想到的朝堂剧变,即便当天什么事都没有,他也不能叫人知道,他竟出于人情,私自放人入内,就算那个人是他看着长大的旧主之女,他笃定她不会有任何的祸心。 这种行为于他的职位而言,是莫大的忌讳。没想到此刻,他一时放松,更也是出于安之念,不慎了半句口风,竟就被察觉,遭到如此的质问。 面对着起疑的主上,刘向既不敢矢口否认,也不敢说出隐情,只能深深俯首,不敢对望。 束慎徽见他如此模样,再回想他方才说的那一句“王妃当初应也是仰慕殿下嫁入王府”,越发觉得意有所指。 和她相关,不问出来,他怎会罢休。 他看着跪地低头的刘向,“抬起头来。” 他声音不大,听着也无怒气,但话语中的威严却是扑面而来。刘向慢慢抬头,对上了摄政王那两道正来的目光。 “讲!” 刘向再也没法闪避,一咬牙,只能将当自己在护国寺执事女将军找到他提出入寺请求的经过讲了一遍。 “……当时微臣也听闻了殿下求亲的消息。微臣原本不想答应,但王妃说,是想来看一眼殿下。微臣见王妃孤身一人入的京,风尘仆仆,想她只是为了婚事而来,女儿家的心情勘怜,绝无祸心,又碍于当中的情面,微臣便糊涂了,叫她扮成微臣手下进去。后来寺中出了意外,殿下锄,微臣自顾不暇,也就没再去寻她,王妃自己走了——” 在刘向想来,小女君千里迢迢单骑赴京,只为来看一眼摄政王——这可是她自己亲口讲的,随后她回了雁门,顺顺利利嫁了过来。 她不是意,是什么? 怪只怪方才说漏了嘴。他看见月光下摄政王的一副脸随了自己的讲述,非但没有缓和,反而仿佛变得越来越难看,不冒出了头的大汗。 “殿下恕罪!微臣也知微臣当的行径是重大失职。殿下尽管处置,微臣甘心领罪!” 他说完,叩首及地,不敢直身,等了半晌,却始终没听到摄政王开口。他微微抬头,见他立着,已是闭了目,面僵冷,竟整个人都硬了似的,纹丝不动。 刘向只道他是对自己愤怒失望至极,方会有如此的反应,心中一阵发冷,又一阵羞愧,朝着他又磕了个头,也不用他开口了,自己取下帽冠,放到地上,惨淡道:“微臣辜负了殿下的信任,殿下息怒!微臣自己领罪——” “刘向!” 突然,耳边响起一道咬牙切齿似的厉唤之声,打断了刘向的话。 他浑身一震,再次抬头,看见摄政王已睁眸,眼中似有怒火,盯着自己。 “去年秋的护国寺里!”只听他又恨恨地道了一句。 “好啊!好你个刘向!”他似乎气得声音都在微微发抖,“王妃去年秋的那便来过了!你竟然瞒我这么久?” 刘向一怔。 他本以为摄政王是为自己私下放人而怪罪,怎的听他此刻这口气,竟好似是为自己没早告诉他此事才会如此愤怒? 刘向讷讷:“殿下……殿下息怒……罪臣之所以不敢告知殿下,一是罪臣也知不该,怕受问责,二来,王妃婚前私窥殿下,她必然也是不愿叫人知晓……” 摄政王的脸似又转为了铁青。 刘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再次俯伏到地,后背冷飕飕一片。片刻后,听到耳边响起了一阵渐渐远处的疾步之声,抬起身,扭过头,见摄政王已朝着行去了。他大步登上山阶,从几个值夜守卫的身旁匆匆走过,身影消失在了夜之中。 说束慎徽从小到大的这二三十年间,从未经历过如今夜这般的羞愤和尴尬,也是丝毫不为过。 他做梦也没想到,去年秋的护国寺里,除了发生过绞杀高王、他话别温婠,又和少帝叙话这些事外,原来当,寺中竟然还隐身藏了另外一个人。 她既是冲着自己来的,当必然就在他的近旁,只是她隐匿得极好,他也未能觉察罢了。 叫她看到自己除去高王,这无所谓。问题是,后来他又偶遇了温婠,和她做了一番诀别。 当时她必然应当也藏身在附近,看到了那一幕,也听到了所有的话。这一点,束慎徽极是肯定。 当刘向脸沉痛向他下跪请罪之时,他就闭着眼,一句句地回想当他和他那位颇觉亏欠的恩师之女说过的话。他十分笃定,于温婠那样一个有着兰心的女子而言,她必会明白他用最温和、也最不至于伤人的方式说出来的那些话的真正意思。往昔早已不可留了,他也早不是少年时的安乐王。她会就此彻底放下的。作为恩师的女儿,他少年时欣赏过的才情和美貌皆备的女子,她也配得他那样的对待。 但是在别人听来,当时的情境,恐怕就是他为了联姻,被迫和有情之人劳燕分飞…… 束慎徽实在没有力气再管刘向如何了。他忍着要将他一脚踹进湖水里的冲动,转身快步离去。登上山阶之时,他的手紧紧地握拳,后背一阵冷汗,又是一阵热汗,人好似犯了疟疾,心慌气短。 也是直到今夜的此刻,他才回了神,为何婚后,她对自己和温婠总是抱着极力成全乃至是撮合的态度;为何她嫁了过来,却本就没打算和他长久,连聘刀都不愿带走。 他必须要向她解释清楚! 马上写信给她,纵然动用要消耗极大人力的最高级别的八百里加急也是在所不惜。他必须要叫她明白,世上的有些事,即便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时也未必是真。他再不能叫她再继续误会下去了。 “殿下回了?今又送来了好些奏报!还有一封陛下的信。奴婢都放在殿下的书案上了——” 原本按照计划,摄政王傍晚便能归来。谁知直到此刻还是未归,张宝正在行门口张望着,忽然看见摄政王现身,急忙奔出去接,口里说道,却见他双目望着前方,从身旁经过,疾步登上阶,匆匆往里而去。 束慎徽径直入了书房,一把摊开信笺,蘸墨舔笔,提起来便开始写信。才写下吾见字若面几个字,笔便停了下来,望着烛火,出起了神。 写信……有用吗? 她会相信他在信上写给她的解释? 而且,她此刻人应当正在八部作战。照他的预计,即便一切进展顺利,等到她能回来,最快应当也是几个月后的事了。而且,即便他的信此刻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去雁门,预计六七后便能到,他也不能再命人继续发往战地。 在她正全神投入战事的这个紧张时刻,他怎能拿自己的这种事,去分她的心? 束慎徽慢慢地放下了笔。 那么……抛下这里的一切,趁现在自己人还在此处,寻个借口,立刻转道去往雁门,待她凯旋,亲口向她解释?! 从父皇去世之后,多少年了,他已经不曾做过如此肆意的随心之事。皇兄在时,对他极是信任,处处倚重。他不是在朝廷办事,就是下去地方,东奔西走,赈灾抚民。少帝继位后的这几年,他更是被朝政和案牍得片刻也不得闲。 他曾对着向自己发问的少帝讲,皇于己而言,不是牢笼,而是责任。诚然他是如此认定的。对于将来注定要执掌皇的少帝来说,更不能将其视为牢笼。身为摄政,他必须以身作则,给少帝以正确的引导。 然而事实上,责任,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 现在,就是此刻,抛开所有的加在他身上的责任,去雁门找她! 束慎徽被这个念头刺得浑身的血都加快了速。他的心砰砰地跳,不停地催促着他的脚——但是,他真的可以吗? 他坐不住了,猛地站了起来,在行的书房里踱了几步,想象着当她凯旋,忽然看到他就站在她面前时的那一幕,一阵热血沸腾。他迈步朝外,正要叫人去把刘向叫来,待安排事情,忽然,他的脚步又迟缓了下来。 他想到了一件他方才因为太过震惊而忽略了的事。 她为什么一个人私下悄悄入京来看他? 刘向说她是怀了少女的心事,所以千里迢迢,只为来看他一眼——这种理由,也就刘向自己觉得是,束慎徽是儿半点也不信的。 他停了脚步,闭目,再次回想了一遍自己当和温婠,以及后来和少帝的那一番对话。 他对温婠讲了他十七岁起便立下的雄心,意收复北方门户。 他向少帝详述了他求娶姜祖望之女的个中利害。 他想着,想着,原本滚烫着的血凉了下去,最后,慢慢地归于冷静。 他明白了。 贤王当从雁门回来,曾讲她似乎因为抗拒婚事,失踪了一段时。现在看来,她就是入京了。她原本应是不嫁的,但差错,应当就是在那,知悉了他娶她的目的,想来也正合她的心愿,所以改了主意,回去之后,极是配合地嫁入长安,做了他的王妃。 当想明白这深一层的前后因果,束慎徽方才那因冲动而起的所有的勇气,再不复存了。 就算他追去向她解释了他和温婠的事,或者哪怕就算本没温婠这个人的存在,于他今的困境又有何用? 大婚之初,她便明一切,早已将他看透。他却分毫不知,他种种讨好她想要维继关系的举动,在她眼里,想来都是拙劣的把戏。她有在意过他和温婠的事吗?本没有。她心里的人本就不是他。只是因为二人有着共同的志向,她冷静地嫁了过来,出于大义地成全了他。当将来目的达成的那一,以她洒不羁的子,这桩婚姻,自然也就没有再继续维持下去的必要了。 竟还不如不知这件事!知道了,除了羞惭、尴尬、极度的沮丧,还能给他带来什么? 只是,倘若叫他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就这么下,他却又觉不甘。万分的不甘。 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这个下半夜,束慎徽便就如此,来回摇摆在两种决定之间,在书房里坐了一夜。直到案头蜡炬熄灭,他也没有起身。最后他是在一阵唤他的叩门声里惊醒的,睁眼,方惊觉他竟就仰在书案后的座上,睡了过去。 而此刻,窗外鸟声啁啾,天已是大亮。 他慢慢地坐起身体,昨夜的种种思扰便又浮上心头。他了痛的额头,叫人入内。 张宝推门,小心地探入了头,看着他道:“殿下,刘将军叫奴婢来问一声,殿下是照计划今动身,还是推迟……” 束慎徽猛然想了起来,起身走到窗前,朝外望去。 山麓下旌旗展动队列整齐,那里密密麻麻已是来了许多人,除了此行他的随官,还有前来相送的等着他最后面见的诸多官员和来自东南各地的众多士绅望族。 这些人捐奉积极,此次是出了真金白银,总数颇巨。 束慎徽闭了闭目,极力下心中升出的躁郁之,回过头,又看见了案头上摊着的昨送到的奏折和那封来自少帝的信。 他走了回来,拿了起来,先是看了看奏折。讲的都是和八部战事有关的内容。辅政贤王等人已助少帝批复完毕,送来给他过目。他翻了翻,放下,又拿起了少帝发来的信函。启封取出,看完,目光微动,眉头蹙了一蹙。 他不再犹豫了,迅速地收了心中的私绪,抬头吩咐道:“更衣!照计划动身,即刻回京!” 第66章 长安上空的天穹转暗,又一个夜幕降临。鼓楼方向传出夜鼓之声,皇的高墙之内,各太监闻声而动,用竹竿高高地挑着火,一一燃点灯。 兰太后再次摆驾敦懿,陪伴太皇太妃用膳。饭后,又亲手替太妃奉茶。她最近常常如此侍奉。太妃接过茶,喝了一口:“太后最近常来,可是有事?”jZfCbj.COM |